牛骨文教育服务平台(让学习变的简单)
博文笔记

深入分析hashmap

创建时间:2017-03-27 投稿人: 浏览次数:4559

一、传统 HashMap的缺点

(1)JDK 1.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

(2)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 n 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

(3)针对这种情况,JDK 1.8 中引入了红黑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logn))来优化这个问题

二、JDK1.8中HashMap的数据结构

2.1HashMap是数组+链表+红黑树(JDK1.8增加了红黑树部分)实现的

hashMap内存结构图

 

 

 

 

 

 

 

 

 

 

 

 

 

新增红黑树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

2.2HashMap 中关于红黑树的三个关键参数

TREEIFY_THRESHOLD

一个桶的树化阈值

UNTREEIFY_THRESHOLD

一个树的链表还原阈值

MIN_TREEIFY_CAPACITY

哈希表的最小树形化容量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当桶中元素个数超过这个值时
需要使用红黑树节点替换链表节点
当扩容时,桶中元素个数小于这个值
就会把树形的桶元素 还原(切分)为链表结构
当哈希表中的容量大于这个值时,表中的桶才能进行树形化
否则桶内元素太多时会扩容,而不是树形化
为了避免进行扩容、树形化选择的冲突,这个值不能小于 4 * TREEIFY_THRESHOLD

2.3HashMap 在 JDK 1.8 中新增的操作:桶的树形化 treeifyBin()

在Java 8 中,如果一个桶中的元素个数超过 TREEIFY_THRESHOLD(默认是 8 ),就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速度。

这个替换的方法叫 treeifyBin() 即树形化。

//将桶内所有的 链表节点 替换成 红黑树节点 1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2   int n, index; Node<K,V> e; 3    //如果当前哈希表为空,或者哈希表中元素的个数小于 进行树形化的阈值(默认为 64),就去新建/扩容 4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5        resize(); 6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7        //如果哈希表中的元素个数超过了 树形化阈值,进行树形化 8        // e 是哈希表中指定位置桶里的链表节点,从第一个开始 9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红黑树的头、尾节点 10        do { 11            //新建一个树形节点,内容和当前链表节点 e 一致 12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13            if (tl == null//确定树头节点 14                hd = p; 15           else { 16               p.prev = tl; 17                tl.next = p; 18            } 19            tl = p; 20        while ((e = e.next) != null);  21        //让桶的第一个元素指向新建的红黑树头结点,以后这个桶里的元素就是红黑树而不是链表了 22        if ((tab[index] = hd) != null) 23            hd.treeify(tab); 24    } 25 } 26    TreeNode<K,V> replacementTreeNode(Node<K,V> p, Node<K,V> next) { 27    return new TreeNode<>(p.hash, p.key, p.value, next); 28 }

上述操作做了这些事:

(1)根据哈希表中元素个数确定是扩容还是树形化
(2)如果是树形化遍历桶中的元素,创建相同个数的树形节点,复制内容,建立起联系

 (3)然后让桶第一个元素指向新建的树头结点,替换桶的链表内容为树形内容

三、分析HashMap的put方法

3.1HashMap的put方法执行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自己有兴趣可以去对比源码更清楚地研究学习。

hashMap put方法执行流程图

①.判断键值对数组table[i]是否为空或为null,否则执行resize()进行扩容;

②.根据键值key计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添加,转向⑥,如果table[i]不为空,转向③;

③.判断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key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value,否则转向④,这里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④.判断table[i] 是否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⑤;

⑤.遍历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大于8的话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即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牛骨文系教育信息发布平台,牛骨文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