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文教育服务平台(让学习变的简单)
博文笔记

深入理解区块链之七:挖矿与共识

创建时间:2017-08-16 投稿人: 浏览次数:851

挖矿与共识简介

挖矿是增加比特币货币供应的一个过程。挖矿同时还保护着比特币系统的安全,防止欺诈交易,避免“双重支付”,“双重支付”是指多次花费同一笔比特币。矿工们通过为比特币网络提供算力来换取获得比特币奖励的机会。 

矿工们验证每笔新的交易并把它们记录在总帐簿上。每10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区块被“挖掘”出来,每个区块里包含着从上一个区块产生到目前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这些交易被依次添加到区块链中。我们把包含在区块内且被添加到区块链上的交易称为“确认”交易,交易经过“确认”之后,新的拥有者才能够花费他在交易中得到的比特币。 

矿工们在挖矿过程中会得到两种类型的奖励:创建新区块的新币奖励,以及区块中所含交易的交易费。为了得到这些奖励,矿工们争相完成一种基于加密哈希算法的数学难题,这些难题的答案包括在新区块中,作为矿工的计算工作量的证明,被称为”“工作量证明”。该算法的竞争的机制以及获胜者有权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记录的机制,这二者是比特币安全的基石。 

新比特币的生成过程被称为挖矿是因为它的奖励机制被设计为速度递减模式,类似于贵重金属的挖矿过程。比特币的货币是通过挖矿发行的,类似于中央银行通过印刷银行纸币来发行货币。矿工通过创造一个新区块得到的比特币数量大约每四年(或准确说是每210,000个块)减少一半。开始时为2009年1月每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然后到2012年11月减半为每个区块奖励25个比特币。之后将在2016年的某个时刻再次减半为每个新区块奖励12.5个比特币。基于这个公式,比特币挖矿奖励以指数方式递减,直到2140年。届时所有的比特币(20,999,999.98)全部发行完毕。换句话说在2140年之后,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 

矿工们同时也会获取交易费。每笔交易都可能包含一笔交易费,交易费是每笔交易记录的输入和输出的差额。在挖矿过程中成功“挖出”新区块的矿工可以得到该区块中包含的所有交易“小费”。目前,这笔费用占矿工收入的0.5%或更少,大部分收益仍来自挖矿所得的比特币奖励。然而随着挖矿奖励的递减,以及每个区块中包含的交易数量增加,交易费在矿工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加。在2140年之后,所有的矿工收益都将由交易费构成。 

“挖矿”这个词有一定的误导性。它容易引起对贵重金属采矿的的联想,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个新区块产生的奖励上。尽管挖矿带来的奖励是一种激励,但它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奖励本身或者新币的产生。如果只把挖矿看作生产新币的过程,那你是把手段(激励措施)当成了目的。挖矿是一种将结算去中心化的过程,每个结算所对处理的交易进行验证和结算。挖矿保护了比特币系统的安全,并且实现了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也能使整个比特币网络达成共识。 

挖矿这个发明使比特币变得很特别,这种去中心化的安全机制是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的基础。铸造新币的奖励和交易费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调节矿工行为和网络安全,同时又完成了比特币的货币发行。 

在本章中,我们先来审视比特币的货币发行机制,然后再来了解挖矿的最重要的功能:支撑比特币安全的去中心化的自发共识机制。 

8.1.1 比特币经济学和货币创造

通过创造出新区块,比特币以一个确定的但不断减慢的速率被铸造出来。大约每十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每一个新区块都伴随着一定数量从无到有的全新比特币。每开采210,000个块,大约耗时4年,货币发行速率降低50%。在比特币运行的第一个四年中,每个区块创造出50个新比特币。 

2012年11月,比特币的新发行速度降低到每区块25个比特币,并且预计会在2016年的某个时刻,在第420,000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之后降低到12.5比特币/区块。在第13,230,000个区块(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币的发行速度会以指数形式进行64次“二等分”。到那时每区块发行比特币数量变为比特币的最小货币单位——1聪。最终,在经过1,344万个区块之后,所有的共20,999,999.9769聪比特币将全部发行完毕。换句话说,到2140年左右,会存在接近2,100万比特币。在那之后,新的区块不再包含比特币奖励,矿工的收益全部来自交易费。图8-1展示了在发行速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比特币总流通量与时间的关系。 


0?wx_fmt=png
图8-1 比特币货币供应速度随着时间发生几何级降低 

总量有限并且发行速度递减创造了一种抗通胀的货币供应模式。法币可被中央银行无限制地印刷出来,而比特币永远不会因超额印发而出现通胀。 

通货紧缩货币

最重要并且最有争议的一个结论是一种事先确定的发行速率递减的货币发行模式会导致货币通货紧缩(简称通缩)。通缩是一种由于货币的供应和需求不匹配导致的货币增值的现象。它与通胀相反,价格通缩意味着货币随着时间有越来越强的购买力。 



8.2 去中心化共识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区块链。可以将区块链看作一本记录所有交易的公开总帐簿(列表),比特币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权的权威记录。 

但在不考虑相信任何人的情况下,比特币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如何达成对任意一个所有权的共识呢?所有的传统支付系统都依赖于一个中心认证机构,依靠中心机构提供的结算服务来验证并处理所有的交易。比特币没有中心机构,几乎所有的完整节点都有一份公共总帐的备份,这份总帐可以被视为认证过的记录。区块链并不是由一个中心机构创造的,它是由比特币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各自独立竞争完成的。换句话说比特币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依靠着节点间的不稳定的网络连接所传输的信息,最终得出同样的结果并维护了同一个公共总帐。这一章将介绍比特币网络不依靠中心机构而达成共识的机制。 

中本聪的主要发明就是这种去中心化的自发共识机制。这种自发,是指没有经过明确选举或者没有固定达成的共识的时间。换句话说,共识是数以千计的独立节点遵守了简单的规则通过异步交互自发形成的产物。所有的比特币属性,包括货币、交易、支付以及不依靠中心机构和信任的安全模型等都是这个机制的衍生物。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共识由所有网络节点的4种独立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 

▷ 每个全节点依据综合标准对每个交易进行独立验证

▷ 通过完成工作量证明算法的验算,挖矿节点将交易记录独立打包进新区块,

▷ 每个节点独立的对新区块进行校验并组装进区块链

▷ 每个节点对区块链进行独立选择,在工作量证明机制下选择累计工作量最大的区块链 

在接下来的几节中,我们将审视这些过程,了解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达成全网的自发共识,从而使任意节点组合出它自己的权威、可信、公开的总帐。 

8.3 交易的独立校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钱包软件通过收集UTXO、提供正确的解锁脚本、构造支付给接收者的输出这一系列的方式来创建交易。产生的交易随后将被发送到比特币网络临近的节点,从而使得该交易能够在整个比特币网络中传播。 

然而,在交易传递到临近的节点前,每一个收到交易的比特币节点将会首先验证该交易,这将确保只有有效的交易才会在网络中传播,而无效的交易将会在第一个节点处被废弃。 

每一个节点在校验每一笔交易时,都需要对照一个长长的标准列表: 

▷交易的语法和数据结构必须正确。

▷输入与输出列表都不能为空。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小于MAX_BLOCK_SIZE的。

▷每一个输出值,以及总量,必须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没有哈希等于0,N等于-1的输入(coinbase交易不应当被中继)。

▷nLockTime是小于或等于INT_MAX的。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大于或等于100的。

▷交易中的签名数量应小于签名操作数量上限。

▷解锁脚本(scriptSig)只能够将数字压入栈中,并且锁定脚本(scriptPubkey)必须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该格式将会拒绝非标准交易)。

▷池中或位于主分支区块中的一个匹配交易必须是存在的。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存在于池中任何的交易,该交易将被拒绝。

▷对于每一个输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寻找引用的输出交易。如果输出交易缺少任何一个输入,该交易将成为一个孤立的交易。如果与其匹配的交易还没有出现在池中,那么将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交易是一个coinbase输出,该输入必须至少获得COINBASE_MATURITY (100)个确认。 
▷对于每一个输入,引用的输出是必须存在的,并且没有被花费。 
▷使用引用的输出交易获得输入值,并检查每一个输入值和总值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如果输入值的总和小于输出值的总和,交易将被中止。 
▷如果交易费用太低以至于无法进入一个空的区块,交易将被拒绝。 
▷每一个输入的解锁脚本必须依据相应输出的锁定脚本来验证。

这些条件能够在比特币标准客户端下的AcceptToMemoryPoolCheckTransactionCheckInputs函数中获得更详细的阐述。请注意,这些条件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处理新型拒绝服务攻击,有时候也为交易类型多样化而放宽规则。

在收到交易后,,每一个节点都会在全网广播前对这些交易进行校验,并以接收时的相应顺序,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个池(交易池)。

8.4 挖矿节点

在比特币网络中,一些节点被称为专业节点矿工。第1章中,我们介绍了Jing,在中国上海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他就是一位矿工。Jing通过矿机挖矿获得比特币,矿机是专门设计用于挖比特币的计算机硬件系统。Jing的这台专业挖矿设备连接着一个运行完整比特币节点的服务器。与Jing不同,一些矿工是在没有完整节点的条件下进行挖矿,正如我们在“8.11.2 矿池”一节中所述的。与其他任一完整节点相同,Jing的节点在比特币网络中进行接收和传播未确认交易记录。然而,Jing的节点也能够在新区块中整合这些交易记录。

同其他节点一样,Jing的节点时刻监听着传播到比特币网络的新区块。而这些新加入的区块对挖矿节点有着特殊的意义。矿工间的竞争以新区块的传播而结束,如同宣布谁是最后的赢家。对于矿工们来说,获得一个新区块意味着某个参与者赢了,而他们则输了这场竞争。然而,一轮竞争的结束也代表着下一轮竞争的开始。新区块并不仅仅是象征着竞赛结束的方格旗;它也是下一个区块竞赛的发令枪。

8.5 整合交易至区块

验证交易后,比特币节点会将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内存池中。内存池也称作交易池,用来暂存尚未被加入到区块的交易记录。与其他节点一样,Jing的节点会收集、验证并中继新的交易。而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是,Jing的节点会把这些交易整合到一个候选区块中。

让我们继续跟进,看下Alice从Bob咖啡店购买咖啡时产生的那个区块(参见“2.1.2 买咖啡”)。Alice的交易在区块277,316。为了演示本章中提到的概念,我们假设这个区块是由Jing的挖矿系统挖出的,并且继续跟进Alice的交易,因为这个交易已经成为了新区块的一部分。

Jing的挖矿节点维护了一个区块链的本地副本,包含了自2009年比特币系统启动运行以来的全部区块。当Alice买咖啡的时候,Jing节点的区块链已经收集到了区块277,314,并继续监听着网络上的交易,在尝试挖掘新区块的同时,也监听着由其他节点发现的区块。当Jing的节点在挖矿时,它从比特币网络收到了区块277,315。这个区块的到来标志着终结了产出区块277,315竞赛,与此同时也是产出区块277,316竞赛的开始。

在上一个10分钟内,当Jing的节点正在寻找区块277,315的解的同时,它也在收集交易记录为下一个区块做准备。目前它已经收到了几百笔交易记录,并将它们放进了内存池。直到接收并验证区块277,315后,Jing的节点会检查内存池中的全部交易,并移除已经在区块277,315中出现过的交易记录,确保任何留在内存池中的交易都是未确认的,等待被记录到新区块中。

Jing的节点立刻构建一个新的空区块,做为区块277,316的候选区块。称作候选区块是因为它还没有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证明,不是一个有效的区块,而只有在矿工成功找到一个工作量证明解之后,这个区块才生效。

8.5.1 交易块龄,矿工费和优先级

Jing的比特币节点需要为内存池中的每笔交易分配一个优先级,并选择较高优先级的交易记录来构建候选区块。交易的优先级是由交易输入所花费的UTXO的“块龄”决定,交易输入值高、“块龄”大的交易比那些新的、输入值小的交易拥有更高的优先级。如果区块中有足够的空间,高优先级的交易行为将不需要矿工费。

比特币交易中没有过期、超时的概念,一笔交易现在有效,那么它就永远有效。然而,如果一笔交易只在全网广播了一次,那么它只会保存在一个挖矿节点的内存中。因为内存池是以未持久化的方式保存在挖矿节点存储器中的,所以一旦这个节点重新启动,内存池中的数据就会被完全擦除。而且,即便一笔有效交易被传播到了全网,如果它长时间未处理,它将从挖矿节点的内存池中消失。如果交易本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被处理而实际没有,那么钱包软件应该重新发送交易或重新支付更高的矿工费。


8.5.2 创币交易

区块中的第一笔交易是笔特殊交易,称为创币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这个交易是由Jing的节点构造并用来奖励矿工们所做的贡献的。Jing的节点会创建“向Jing的地址支付25.09094928个比特币”这样一个交易,把生成交易的奖励发送到自己的钱包。Jing挖出区块获得的奖励金额是coinbase奖励(25个全新的比特币)和区块中全部交易矿工费的总和。

    与常规交易不同,创币交易没有输入,不消耗UTXO。它只包含一个被称作coinbase的输入,仅仅用来创建新的比特币。创币交易有一个输出,支付到这个矿工的比特币地址。创币交易的输出将这25.09094928个比特币发送到矿工的比特币地址,如本例所示的1MxTkeEP2PmHSMze5tUZ1hAV3YTKu2Gh1N。

8.5.3 Coinbase奖励与矿工费

为了构造创币交易,Jing的节点需要计算矿工费的总额,将这418个已添加到区块交易的输入和输出分别进行加总,然后用输入总额减去输出总额得到矿工费总额,公式如下:

 Total Fees = Sum(Inputs) - Sum(Outputs)

在区块277,316中,矿工费的总额是0.09094925个比特币。

紧接着,Jing的节点计算出这个新区块正确的奖励额。奖励额的计算是基于区块高度的,以每个区块50个比特币为开始,每产生210,000个区块减半一次。这个区块高度是277,316,所以正确的奖励额是25个比特币。


8.5.4 创币交易的结构

经过计算,Jing的节点构造了一个创币交易,支付给自己25.09094928枚比特币。

如例8-4所示,创币交易的结构比较特殊,与一般交易输入需要指定一个先前的UTXO不同,它包含一个“coinbase“输入。在表5-3中,我们已经给出了交易输入的结构。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常规交易输入与创币交易输入。表8-1给出了常规交易输入的结构,表8-2给出的是创币交易输入的结构。

表8-1 “普通“交易输入的结构

长度字段描述
32 字节交易哈希指向包含有将要被花费UTXO的交易
4 字节交易输出索引UTXO在交易中的索引,0 从0开始计数
1-9 字节解锁脚本长度解锁脚本的长度
(VarInt) 可变长度Unlocking-Script一段脚本,用来解锁UTXO锁定脚本中的条件
4 bytes顺序号当前未启用的TX替换功能,设置为0xFFFFFFFF

表8-2 生成交易输入的结构

长度字段描述
32 字节交易哈希不引用任何一个交易,值全部为0
4 字节交易输出索引值全部为1
1-9 字节Coinbase数据长度coinbase数据长度
(VarInt) 可变长度Coinbase数据在v2版本的区块中,除了需要以区块高度开始外,其他数据可以任意填写,用于extra nonce和挖矿标签
4 bytes顺序号值全部为1,0xFFFFFFFF

在创币交易中,“交易哈希”字段32个字节全部填充0,“交易输出索引”字段全部填充0xFF(十进制的255),这两个字段的值表示不引用UTXO。“解锁脚本”由coinbase数据代替,数据可以由矿工自定义。

8.5.5 Coinbase数据

创币交易不包含“解锁脚本“(又称作 scriptSig)字段,这个字段被coinbase数据替代,长度最小2字节,最大100字节。除了开始的几个字节外,矿工可以任意使用coinbase的其他部分,随意填充任何数据。

以创世块为例,中本聪在coinbase中填入了这样的数据“The Times 03/Jan/ 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 2009年1月3日 财政大臣将再次对银行施以援手),表示对日期的证明,同时也表达了对银行系统的不信任。现在,矿工使用coinbase数据实现extra nonce功能,并嵌入字符串来标识挖出它的矿池,这部分内容会在后面的小节描述。coinbase前几个字节也曾是可以任意填写的,不过在后来的第34号比特币改进提议(BIP34)中规定了版本2的区块(版本字段为2的区块),这个区块的高度必须跟在脚本操作“push“之后,填充在coinbase字段的起始处。

我们以例8-4中的区块277,316为例,coinbase就是交易输入的“解锁脚本“(或scriptSig)字段,这个字段的十六进制值为03443b0403858402062f503253482f。下面让我们来解码这段数据。

第一个字节是03,脚本执行引擎执行这个指令将后面3个字节压入脚本栈(见表4-1),紧接着的3个字节——0x443b04,是以小端格式(最低有效字节在先)编码的区块高度。翻转字节序得到0x043b44,表示为十进制是277,316。

紧接着的几个十六进制数(03858402062)用于编码extra nonce(参见"8.11.1 随机值升位方案"),或者一个随机值,从而求解一个适当的工作量证明。

coinbase数据结尾部分(2f503253482f)是ASCII编码字符 /P2SH/,表示挖出这个区块的挖矿节点支持BIP0016所定义的pay-to-script-hash(P2SH)改进方案。在P2SH功能引入到比特币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场对P2SH不同实现方式的投票,候选者是BIP0016和BIP0017。支持BIP0016的矿工将/P2SH/放入coinbase数据中,支持BIP0017的矿工将 p2sh/CHV放入他们的coinbase数据中。最后,BIP0016在选举中胜出,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矿工在他们的coinbase中填入/P2SH/以表示支持这个功能。

例8-6使用了libbitcoin库(在56页“其他替代客户端、资料库、工具包”中提到)从创世块中提取coinbase数据,并显示出中本聪留下的信息。libbitcoin库中自带了一份创世块的静态拷贝,所以这段示例代码可以直接取自库中的创世块数据。

8.6 构造区块头

为了构造区块头,挖矿节点需要填充六个字段,如表8-3中所示。

表8-3 区块头的结构

长度字段描述
4 字节版本版本号,用来跟踪软件或协议的升级
32 字节前区块哈希链中前一个区块(父区块)的哈希值
32 字节Merkle根一个哈希值,表示这个区块中全部交易构成的merkle树的根
4 字节时间戳以Unix纪元开始到当下秒数记录的区块生成的时刻
4 bytes难度目标该区块的工作量证明算法难度目标
4 bytesNonce一个用于工作量证明算法的计数器

在区块277,316被挖出的时候,区块结构中用来表示版本号的字段值为2,长度为4字节,以小段格式编码值为0x20000000。接着,挖矿节点需要填充“前区块哈希”,在本例中,这个值为Jing的节点从网络上接收到的区块277,315的区块头哈希值,它是区块277316候选区块的父区块。区块277,315的区块头哈希值为:

0000000000000002a7bbd25a417c0374cc55261021e8a9ca74442b01284f0569

为了向区块头填充merkle根字段,要将全部的交易组成一个merkle树。创币交易作为区块中的首个交易,后将余下的418笔交易添至其后,这样区块中的交易一共有419笔。在164页,我们已经见到过“Merkle树”,树中必须有偶数个叶子节点,所以需要复制最后一个交易作为第420个节点,每个节点是对应交易的哈希值。这些交易的哈希值逐层地、成对地组合,直到最终组合并成一个根节点。merkle数的根节点将全部交易数据摘要为一个32字节长度的值,例8-3中merkel根的值如下:

c91c008c26e50763e9f548bb8b2fc323735f73577effbc55502c51eb4cc7cf2e

挖矿节点会继续添加一个4字节的时间戳,以Unix纪元时间编码,即自1970年1月1日0点到当下总共流逝的秒数。本例中的1388185914对应的时间是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UTC/GMT。

接下来,节点需要填充难度目标值,为了使得该区块有效,这个字段定义了所需满足的工作量证明的难度。难度在区块中以“尾数-指数”的格式,编码并存储,这种格式称作“难度位”。这种编码的首字节表示指数,后面的3字节表示尾数(系数)。以区块277316为例,难度位的值为0x1903a30c,0x19是指数的十六进制格式,后半部0x03a30c是系数。这部分的概念在第195页的“难度目标与难度调整”和第194的“难度表示”有详细的解释。

最后一个字段是nonce,初始值为0。

区块头完成全部的字段填充后,挖矿就可以开始进行了。挖矿的目标是找到一个使区块头哈希值小于难度目标的nonce。挖矿节点通常需要尝试数十亿甚至数万亿个不同的nonce取值,直到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nonce值。

8.7 构建区块

既然Jing的节点已经构建了一个候选区块,那么就轮到Jing的矿机对这个新区块进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证明算法以使这个区块有效。从本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特币系统中不同地方用到的哈希加密函数。比特币挖矿过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数。

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说,挖矿就是重复计算区块头的哈希值,不断修改该参数,直到与哈希值匹配的一个过程。哈希函数的结果无法提前得知,也没有能得到一个特定哈希值的模式。哈希函数的这个特性意味着: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断的尝试,每次随机修改输入,直到出现适当的哈希值。

8.7.1 工作量证明算法

哈希函数的输入数据的长度是任意的,将产生一个长度固定且绝不雷同的值,可将其视为输入的数字指纹。对于特定输入,哈希的结果每次都一样,任何实现相同哈希函数的人都可以计算和验证。一个加密哈希函数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同的输入几乎不可能出现相同的数字指纹。因此,相对于随机选择输入,有意地选择输入去生成一个想要的哈希值几乎是不可能的。

    工作量证明系统主要特征是客户端需要做一定难度的工作得出一个结果,验证方却很容易通过结果来检查出客户端是不是做了相应的工作。这种方案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不对称性:工作对于请求方是适中的,对于验证方则是易于验证的。它与验证码不同,验证码的设计出发点是易于被人类解决而不易被计算机解决。

下图表示的是工作量证明的流程:

0?wx_fmt=png

举个例子,给定的一个基本的字符串"Hello, world!",我们给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这个字符串后面添加一个叫做nonce的整数值,对变更后(添加nonce)的字符串进行SHA256哈希运算,如果得到的哈希结果(以16进制的形式表示)是以"0000"开头的,则验证通过。为了达到这个工作量证明的目标。我们需要不停的递增nonce值,对得到的新字符串进行SHA256哈希运算。按照这个规则,我们需要经过4251次计算才能找到恰好前4位为0的哈希散列。

"Hello, world!0" => 1312af178c253f84028d480a6adc1e25e81caa44c749ec81976192e2ec934c64
"Hello, world!1" => e9afc424b79e4f6ab42d99c81156d3a17228d6e1eef4139be78e948a9332a7d8
"Hello, world!2" => ae37343a357a8297591625e7134cbea22f5928be8ca2a32aa475cf05fd4266b7
...
"Hello, world!4248" => 6e110d98b388e77e9c6f042ac6b497cec46660deef75a55ebc7cfdf65cc0b965
"Hello, world!4249" => c004190b822f1669cac8dc37e761cb73652e7832fb814565702245cf26ebb9e6
"Hello, world!4250" => 0000c3af42fc31103f1fdc0151fa747ff87349a4714df7cc52ea464e12dcd4e9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对工作量证明机制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有的人会认为如果工作量证明只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是不是只需要记住nonce为4521计算能通过验证就行了?当然不是的,这只是一个个例。

下面,我们将输入简单的变更为"Hello, world+整数值",整数值取1到1000,也就是说,将输入变成一个由1000个值组成的数组:"Hello, world!1、Hello, world!2……Hello, world!1000"。然后对数组中的每一个输入依次进行上面例子中要求的工作量证明——找到前导为4个0的哈希散列。

容易算出,预期大概要进行2^16次尝试(哈希值的伪随机特性使得我们可以做概率估算),才能得到4个前导0的哈希散列。而统计一下刚才进行的1000次计算的实际计算结果,我们会发现,进行计算的平均次数为66958次,十分接近2^16(65536)。在这个例子中,数学期望的计算次数,就是我们要求的“工作量”,重复多次进行的工作量证明会是一个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概率事件。

统计输入的字符串与对应得到目标结果实际使用的计算次数列表如下:

Hello, world!1 => 42153
Hello, world!2 => 2643
Hello, world!3 => 32825
Hello, world!4 => 250
Hello, world!5 => 7300
...
Hello, world!995 => 164819
Hello, world!996 => 178486
Hello, world!997 => 22798
Hello, world!998 => 68868
Hello, world!999 => 46821

比特币体系里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与上述示例类似,但要比它更复杂一些。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和例8-10中的挑战非常类似。矿工用一些交易构建一个候选区块。接下来,这个矿工计算这个区块头信息的哈希值,看其是否小于当前目标值。如果这个哈希值不小于目标值,矿工就会修改这个nonce(通常将之加1)然后再试一次。按当前比特币系统的难度,矿工得试10^15次(10的15次方)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nonce使区块头信息哈希值足够小。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比特币网络要寻找区块头信息哈希值小于 000000000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牛骨文系教育信息发布平台,牛骨文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