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文教育服务平台(让学习变的简单)
博文笔记

c++ 循环引用

创建时间:2016-07-08 投稿人: 浏览次数:782

1.大家都知道:a引用b,b引用a,最后谁也没有被释放。大家都这样说,但是我就是不理解,走上邪路了发火

2.下看代码(代码来自http://blog.csdn.net/jfkidear/article/details/9034455)

#include <memory>
class B;
class A
{
public:
    ~A()
    {
        printf("delete A");
    }
    std::shared_ptr < B >
        m_b;
};

class B
{
public:
    ~B()
    {
        printf("delete B");
    }
    std::shared_ptr < A >
        m_a;
};

int main()
{
    std::shared_ptr<A> a(new A); //new出来的A的引用计数此时为1
    std::shared_ptr<B> b(new B); //new出来的B的引用计数此时为1
    a->m_b = b; //B的引用计数增加为2
    b->m_a = a; //A的引用计数增加为2

}
3.一开始理解错误如下:

(1)main()最后,b先出作用域,B的引用计数减1,不为0,然后b已经出了作用域,所以b->m_a也被释放,所以A也减1;

然后a出作用域,A的计数减1,为0,所以释放,所以a->m_b也被释放了,所以B也减1,为0,所以B也被释放。

(2)然后我就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傻逼的思维定式:b出了作用域,就错误的认为b->m_a会被释放

4.正确理解如下:

b先出作用域,B计数减1,不为0,所以没有调用B的  析构函数,所以b->m_a也没有被释放,所以A的计数仍然是2;

a后出作用域,A计数减1,不为0,所以没有调用A的  析构函数,所以a->m_b也没有被释放,所以最后A、B的计数都是1,没有被释放

5.解决办法之一:

弱引用weak_ptr:不改变引用计数,只是提供了对象的一个方位手段,当然还有其他功能,此不赘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牛骨文系教育信息发布平台,牛骨文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