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式公布2019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长安大学校长周荣获2019重庆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周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出生于1956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短期培训,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副校长、长安大学校长、兰州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现任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还应邀担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特邀编委、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他被授予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和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主编或主编;12个国家和省级建设办法主编;出版专著2部,教材9部,论文350余篇。
初中辍学,但从未停止学习
周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北周子农场。他早年天赋异禀,五岁上小学,初中因家庭原因休学。所以他初中辍学在家,玩着玩着,读着一些自己想读的书,培养了一些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后来教他的老师觉得他年纪小,学习好,就找了父母,动员他继续学习。就这样,周参加了初中毕业考试,上了高中继续上课。
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1973年高中毕业后编写的数学复习资料
当时最吸引周的是一首老歌《十万个为什么》,灵感来源于此。有一段时间,周爱上了与原子能有关的知识,并对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产生了兴趣。他甚至鼓足勇气给当时的中科院原子能所写了一封信,大胆地谈了自己对原子能利用的看法和疑惑,很快就收到了中科院专家的认真回复!还记得看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鲜红的信笺时的激动和兴奋,进一步激发了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周回忆说。1973年1月,周从农场工人子弟学校高中毕业,当时他还不到17岁。作为农场工人的孩子,他被分配到农场生产数据库工作,开始做一些家务。从小热爱无线电,喜欢拆装电器和机械,上班后做农场电工和汽修。有趣的是,几年后,周从他购买零件并组装的晶体管收音机那里得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学会了做广播笔记
参加高考,立志报国
1977年11月,周在工作了五年,这时他已经21岁多了。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转发的文件中提到,高考是为了在本世纪末(也就是20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当时的他有一种理想和使命感,觉得如果考上大学,多学点知识,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年时代的周
这时候,周在备考中遇到了最大的困难,那就是他初中没有读过什么书。当时高中学制两年多,感觉基础知识不扎实。另外,他高中毕业这五年几乎没怎么接触过高中的书,时间也短,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然而,因为他高中的好成绩,他赢得了老师的鼓励。虽然离高考只有一个月左右,但他很快就进入了复习状态。我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向老师借参考书。他们中的一些人做了详细的阅读笔记,这些笔记被组织成一章又一章,就像编写书籍一样。我也写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前言。有时候干脆把参考书的原版书抄下来,我就没日没夜的复习这些写的或者手写的资料。'
1977年12月中旬,周参加了湖南省统一考试。高考那天,他妈妈特意为他做了两个鸡蛋,以示鼓励。他回忆当时中国高考的题目是‘向党说句心里话’。他借此机会向党表示感谢,并倾注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表示要勇敢站出来接受党和祖国的选拔,也要红心准备。
随心所欲上大学,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8年1月下旬,周终于在全国录取率只有4.8%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学梦。他知道他的大学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学习非常努力。叶剑英元帅题诗《攻关》:‘攻城不畏坚,攻书不畏难。科学有它的障碍,努力也能过。这是周大学时代的座右铭。他几乎每本笔记本和书的扉页上都写着,一直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1982年,周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86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他获得了工程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17年12月,周历任湖南大学副校长、长安大学校长、兰州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并当选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获复合结构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中国钢结构30年领军人物称号,2016年当选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院士,2019年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带领团队研究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领域20余年,开发了新型交错桁架-框架体系等4种新型高层混合结构体系,可应用于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建立了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理论,形成了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技术,高效组装施工技术的发展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卡塔尔、科威特等3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项目,以及广东、重庆等国内省市。近三年产值增长152.45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初中辍学,却当上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5月至2006年7月,周院士担任长安大学校长,从此与长安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5月,长安大学宣布成立周院士土木工程工作站。陈锋校长与周院士签署工作协议,并向周院士发出聘书。双方共同为周院士土木工程工作站揭牌。周院士表示,长安大学一直是他的母校,安是他的第二故乡。多年来,他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他表示,下一步将带领团队成员在提升长安大学学科竞争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努力引进更多院士交流指导,将院士工作站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和基地,为长安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更多精彩信息,欢迎关注头条号:长安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
注:本文部分材料来自长安大学关伟、中国科学杂志关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关伟
- 上一篇:教育孩子,你做对了吗
- 下一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