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文教育服务平台(让学习变的简单)
教育资讯

在某些教育中,老师除了依靠父母什么也做不了

创建时间:2020-10-26 投稿人: 来源:新浪博客 浏览次数:312

 教育好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但在一些家长眼里,从幼儿园第一天开始,教育孩子就成了老师和学校的事。


  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老师做不到的,家长需要亲自指导孩子,否则你教育孩子的懒惰会成为日后深深的遗憾。


  老师不能给孩子好习惯


  人们说:“培养一个好习惯,胜过千百次训练一个孩子。”


  0 ~ 6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有的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是因为父母爱读书,家里人把读书当成一件平常的事;


  有些孩子习惯玩游戏,是因为父母经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有些孩子喜欢呆在家里,因为他们的父母一下班就呆在家里看电视。


  孩子的习惯往往是父母给的。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父母的努力,甚至超过孩子的努力。


  老师不能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被父母宠坏了。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经对我说:“我们很多孩子都会自己吃饭,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一吃饭就开始捣乱。”


  了解后才知道,孩子从来没有在家自己吃过饭。花园里的老师们日复一日耐心地教着,回到家,大人们又开始追逐喂食。


  似乎只要父母在场,孩子独立做事的几率就会降低。所以很多孩子除了学习,几乎没有自理能力。


  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杀”零食,即使不甘心也要懂得放手。


  如果父母不教孩子独立、卫生、整理东西等自理能力。他们进入集体生活会遇到很多问题。


  老师不能给孩子很好的培养


  现在人们喜欢把没教养的孩子叫做“熊海子”。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破坏性的熊海子。


  孩子的行为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孩子,熊海子只是现象,父母才是本质。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照片。在地铁车厢里,孩子们把爆米花洒在车里,家长带着孩子去捡。有这样一个守规矩的家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福气。


  活泼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代表父母不作为。父母需要从一开始就引导孩子理解和遵守社会礼仪和规则。


  一个孩子的未来走得很远,不是看他的成就,而是看他的性格和成就。如果说老师的主要责任在教学,那么教育人的责任更多的是靠家长。老师不能给孩子幸福和安全感


  在央视制作的纪录片【0x9A8B】中,有一个14岁的孩子叫泽青,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家境殷实。但孩子在家辍学,无所事事,经常说妈妈坏话,骂她“婊子”,甚至在爸爸面前拿凳子打妈妈。


  听了这个孩子的自述,可能就能解释他为什么和妈妈打架了。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却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在混乱丑陋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远比在父母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痛苦。


  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的说教和教导,但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不是老师能传递给孩子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总是大于老师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家庭就是他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初期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适应世界。


  不会说话的时候会模仿父母的肢体动作;


  看到电视就像父母一样找电视的电源开关;


  玩过家家的时候,学爸爸妈妈在玩具厨房切菜做饭.


  孩子大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说话的方式,对人的态度,生活习惯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世界各地的父母总是想把孩子送到名牌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们往往忽视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或欠缺,学校再好,老师再优秀,也很难纠正和弥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牛骨文系教育信息发布平台,牛骨文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